阅读历史 |

第151节(2 / 2)

加入书签

她嘲笑了他好久,看吧,三十好几的人了,居然要为了英语台词烦恼。不过清醒以后她反而更加振奋,不管是郁衍一还是沈清淮,似乎都在为了自己的戏更加精进而努力,那她还有什么理由继续懒散?

于是江晓起来之后,坐在那老婆婆身边,和她学起了当地的方言。

郁衍一学刀工是因为他扮演的是餐厅老板,行为习惯上都必须要有所谓厨师的习惯动作,他除却自己一夜没睡的练习,还和江晓说过,他在来这里之前,亲自去观察过很多餐厅的大厨的习惯。而他还戏谑着和江晓说,酒店的大厨和大排档的老板,这做饭的动作姿势还都不大一样。

前者因为有很多打下手的学徒,甚至大部分时候都不用亲自上阵,派头十足;而后者事必躬亲,常常与锅灶油烟打交道,所谓的派头自然是不可能有,要么会很来事的和顾客们打交道,而且记性极好,能记住每桌点的都是什么菜;要么则比较沉默,大部分时候都在闷头做菜,点菜的工作是别人完成。

总之凡夫俗子,三教九流,能在这烟火朝天的世界中生存,总有自己的生存法则。

作者有话要说:  哦!!!!对,今天还有个圣诞番外。

圣诞的番外我还在写。写完了会发上来哈!!!大家不要着急,先看一点解馋……(够了。

我想帮她

老婆婆教的时候其实有点费劲,因为她不太会说普通话。而江晓却只会一点点方言,但这样安静的时刻哪怕是在b市都不多见,咸湿的海水味道入了鼻尖,处处都是听不懂的乡音俚语。

忽然间,江晓的目光被木楼对角的一个小姑娘吸引了。

她大概只有两岁,穿着有些老旧,摇摇晃晃的扶着墙边走着,她手里捏着个碗,试图去接木楼外的水,然而走到半路没站稳,直接摔倒在地上,手中的碗也碎了一地。

楼上忽然间出现个女人,冲着楼下大声骂了起来,“夭寿的!走路都不会吗?连碗都能摔破了!”

江晓一下子呆住了,她来这里时间很短,看到了村民的热情接待,也看到了民风的淳朴与风景的秀美,然而这两天她倒是也隐隐感觉到这个地方的闭塞。

可是她居然没想到会看到这样的场面。

“她怎么能骂这孩子呢,她才多小啊?”江晓瞠目结舌,寻常家庭看见这情况难道不是心疼孩子摔倒了吗?何况江晓视力相当好,能清晰的看见小姑娘长得清秀可人的,这么漂亮的小娃娃被骂得大哭,她都跟着心疼起来。

老婆婆说了一段乱七八糟的话,江晓没听懂,还是老婆婆的媳妇过来拽着江晓到一边去,唉声叹气了好半天。

这个媳妇是从外地嫁过来的,她普通话说的还算不错,她小声的和江晓说:“这地方的人啊……都重男轻女。连婆婆都觉着那丫头是个赔钱货。那个小丫头父母前两年出海的时候死了,政府拨了救济款被她的姑姑和姑父占了,但……”

家家有本难念的经。小丫头父母死了,姑姑和姑父占了丫头父母的家,之后美其名曰把小丫头养起来,但其实非常不待见这个小姑娘。平时短了吃的短了穿的,还嫌弃这孩子无法自理。可一个两岁的孩子,能自理到哪里去?这个媳妇还算有点文化,平时最看不惯那姑姑的嘴脸,但村子里似乎觉着这种事情很正常。

就连这个老婆婆都在那里胡说八道,说小丫头命太硬,克死了自己的父母,要是个男孩就一定不会这样……

江晓对那老婆婆的印象瞬间变得极其扭曲,怎么会有那么多奇怪的思想?即便她知道这是因为地方民俗闭塞导致的结果,可仍旧无法接受他们那样对待一个年幼孩子的事情。

那年轻媳妇开始念叨自己的苦,江晓看见那姑姑已经下楼揪住小丫头的胳膊,终于忍不住蹭蹭下了楼。

姑姑正好看见江晓,知道这是给村子带来不少营收的剧组的大明星,顿时间换了张笑脸,“哎呦,你这孩子怎么了?摔成这样太不像话?让人看笑话了吧?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