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全职艺术家 第1725节(1 / 2)

加入书签

不过毕竟是人生中第一次发现自己也可以理解艺术并被艺术感动,很多人正格外激动的和朋友们交流:

“太美了!”

“这就是艺术的动人之处!”

“让人灵魂都飘飘欲仙起来!”

“这首曲子是叫《d大调卡农》吧, 我竟然希望演奏就可以永远这么循环下去,永远都不会腻。”

“呵呵。”

“你听得懂?”

“你这话什么意思?我怎么听不懂?这首音乐表达的是一种思念, 带着一点哀伤的感觉。”

“你别拿这种车轱辘话忽悠我了, 你什么鉴赏水平我不知道?明明上次听阿比盖尔的交响乐都睡着了,别以为我没看到。”

“靠,羡鱼的音乐我真听得懂!”

“巧了,我也懂,没有人比我更懂羡鱼!”

富豪之间有时候是这样的,可以对着一些艺术品各种赞叹,虽然他们并不懂这些玩意儿艺术在哪儿,原因呢无非是彼此心照不宣罢了。

不过今天有些特别。

因为在场所有人都听懂了羡鱼的音乐!

比如当下正在演奏的这一首《d大调卡农》。

不过他们并不知道别人也听懂了,以为就自己一个人听懂了,于是场面就变得很微妙:

金色大厅里。

很多人觉得只有自己才是羡鱼的音乐知己,听出了音乐的情感,属于是真正懂羡鱼的人。

其他人纯粹在装逼!

羡鱼的音乐给这些人听是糟蹋,他们根本听不懂什么,对牛弹琴罢了!

没错。

现在所有人都是这种“他人都是装逼犯,世人皆醉我独醒”的心理。

这让他们充满了优越感。

而在这种优越感的加持之下,本就因为音乐而沉醉的他们,毛孔都彻底的舒张开了!

爽啊!

要知道这里面的很多富豪,特意定的包间,本来到这的目的是谈生意之类。

然而此刻。

没有一个富豪会那么庸俗,每个人都在听音乐会,表情认真到有些虔诚,隆重的一塌糊涂。

没人提生意。

仿佛提到生意就会亵渎音乐。

这音乐让他们只想彻底摒弃身上那股铜臭味儿。

比如其中一个马姓富豪就在暗戳戳的想:

“这个老王说是喊我来谈生意,现在看我听的这么入迷,为了不让我看出它的肤浅,竟然也跟着认真听起了音乐会,其实这货根本什么都听不懂,真好笑。”

巧的是,老王也是这么想的。

而在这种微妙的气氛中,林渊终于演奏完《d大调卡农》。

哗啦啦!

全场掌声如雷!

林渊被这个掌声吓了一跳。

好像观众比前两首曲子表现的还要热情!

林渊却不知道,这里面很多人是故意大声鼓掌,以显示自己能听得懂音乐。

好吧,没装,是真听得懂。

“好像人人都是这条鱼的知音似的。”

有曲爹忍不住这么评价,语气稍微有点酸。

自己搞音乐会的时候,也有一些尚上流社会的大佬捧场,但这帮大佬听完可不会献出这么给力的掌声。

旁边的曲爹点头:

“所谓的上流社会,就喜欢附庸风雅,可能是羡鱼年轻天才的人设,比较符合他们的胃口吧,于是他们努力装出一副听得懂羡鱼这些音乐的样子,以显示自己也是个有内涵懂艺术的高雅之士。”

曲爹们太了解这些所谓的上流社会了。

爱听音乐会?

百分之八十的人是装的。

这些曲爹显然也不知道今天的金色大厅,不仅仅他们——

满堂都是羡鱼的“知音”!

梁祝

连续三首风格各自不同的曲子,已经让所有人都明白这场音乐会的质量,它注定会成为经典!

而此时。

音乐会还在继续。

卡农的演奏结束之后,林渊再度开口了:

“接下来这首曲子背后,有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。

传说在古代有一女子唤做祝英台,喜欢吟读诗书,一心想出外求学, 但当时的女子不能在外抛头露面,于是就和丫头银心乔装成男子前往外地读书。

二人在半途遇见了一书生梁山伯及其书僮士久。

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见如故,遂结伴同行共同前往书院求学……”

林渊讲的故事是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。

之所以在音乐会上提到这么一个故事是因为接下来这首曲子叫做《梁祝》!

讲的就是梁山伯和祝英台化蝶的故事。

事实上很多音乐作品背后,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故事。

有些是编的有些是真的,有些干脆则是人们在欣赏完作品后,根据自己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