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57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不会张这个口。

他不动声色端详了她一番,轻笑道:

“瘦了,晒黑了,但人也精神不少。”

萧瑜一愣,下意识摸了摸脸,“有吗?”

霍锦宁含笑点头。

可能她自己不觉得,但他与她朝夕相处,她的一举一动一丝一毫的变化,他再清楚不过。

这身宽大军装衬得她瘦削高挑,走路带风,坐下来时不自觉的昂首挺胸,端正不倚,双手放在膝盖之上,军人风姿尽显。

少了原先颓靡风流气,倒是显得英姿飒爽,朝气蓬勃,像是她这个年岁的青年人本该有的向上姿态。

也许在长洲军校这个充满热血斗志,青春少年的地方,即便再过置身事外,也终究会耳闻目染。况且本就不是麻木无知的愚人,虽无革命之心,却从来不缺救国之志。

“也许吧。”萧瑜无所谓的笑了笑,并没有反驳,“最近家中如何?”

他们两个并没有形式上的“家”,而霍家的事她不感兴趣,那么问的就只能是康家的事了。

“岳父留京处理中山先生后事,应邀担任了中俄会议督办公署坐办,岳母随行。”

“聆姨呢?”

“聆姨最近与奉系的张少帅走的很近,岳母极力反对。”

萧瑜摇头失笑:“她多虑了,聆姨是不会嫁给少帅的。”

康家三姐妹,大姐爱钱,野心勃勃,二姐爱国,忧国忧民,而三妹爱权,心高气傲。

“她想嫁的,是中国的林肯。”

中山先生病逝后,可能接替他的人,无外乎是廖、汪、胡、许,和校长。

自廖党代表八月份遇刺之后,胡许二人相继牵连其中,五去其三。汪圣人颇得人心,但校长手中掌握的是军校三千弟子,狼虎相争,结局尚不好说。

而谁若是能做了康家的女婿,钱名势,就都有了。

“本以为北洋派系斗争风云际会,没想到广州也是波云诡谲,一团乱麻。”

不仅党内纷争,党外还有苏俄和第三国际的掺合。

萧瑜心中索然。

“左右不必我们来站队。”霍锦宁一笑,“我是个商人,只信生意,不信主义。”

“可巧,我也是。”

她拿起茶杯,慢悠悠抿了一口凉茶,打趣道:“我听闻近日里坊间流传着‘民间公子’的排名,什么虎父犬子,吃喝嫖赌的人物都榜上有名,却独独缺了你霍二少,不知是不是你这一身铜臭叫人望而却步啊?”

霍锦宁也不动怒,只笑的轻描淡写。

“那真是扫兴的很。”

他又哪里是计较这样虚名的人?

可生于锦绣堆中,不耽于声色犬马,门客三千,国士无双,除他以外,又有何人?

是非功过,后人评说。

作者有话要说:  1当时黄埔军校的大花厅里,彭湃讲广东海丰农民运动,邓中夏讲省港大罢工,孙科讲肃清吏治问题,还有鲁迅,甚至毛爷爷等人都在这里发表过演讲,阵容空前绝后。

2民国四公子,有很多版本,流传比较广的是:张学良,袁世凯之子袁克文,孙中山之子孙科,加郡王衔恭勤贝勒载治之子溥侗。

吃喝嫖赌那位就是某少帅。

血花剧社的话剧表演, 排练几经周折,到底还是在联欢晚会上演了。剧社在校内影响很大, 演出座无虚席, 这次也不例外,客观来说, 汪云飞编排的剧本跌宕起伏,情节扣人心弦,在晚会中大受欢迎。

只是表演途中生出了一段插曲, 舞台上甲君扮演一个地主正在剥削长工时,台下忽然一阵骚动,乙君和几名同学冲了出来,制止了表演,乙君家中正是地主豪绅, 认为台上表演不实, 有意丑化。双方争论不休, 一言不合,就大打出手,最后导致联欢晚会草草收场。

甲君乃是青年联合会成员, 乙君是孙文学会成员,究其本源, 竟然又是阶级不同, 信仰不同。

这一次的冲突是解决掉了,可以后再发生该如何?萧瑜对军校的未来不禁隐隐担心起来。

过年期间军校停课三天,只停课不放假, 甚至除夕夜里还安排了城内巡逻任务。

萧瑜正巧被排上,而和她两人一组共同巡逻的人是华永泰。

广州城的冬夜并不寒冷,只是不曾飘雪的冬天让萧瑜有些不习惯。家家户户,张灯结彩的除夕夜,就这样走在午夜空荡的街头,难免心生孤寂,好在身边还有个同伴。

“今晚本来不该华教官巡街的吧?”

华永泰被点破也不否认,笑了笑:“能让学生安稳过个除夕夜便好。”

萧瑜玩笑道,“我可知道这几天的巡逻排班都是华教官手笔,让我大年夜在街头闻着百家饭吹着西北风,怎么也要让华教官请一顿宵夜才成。”

“当然可以,不过今晚店家早早打烊,许是没什么宵夜摊子了。”华永泰沉吟片刻,忽然想起什么,笑道:

“不对,也有个例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