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170章(1 / 1)

加入书签

但她却要在心底发誓:这绝对不能是她与雕塑有关的最后一个活。

说完,又用开玩笑的语气,伸出自己还戴好手套的手,“怎么?孔老师准备给我投资弄工作室?”

她嘴上这么轻巧地说,也时常和他人开这样的玩笑。

可实际上,在她说完之后,看到孔黎鸢用那双深邃眉眼,遥遥地注视着她时,又特别害怕,从孔黎鸢嘴里真的蹦出一句“好啊,我给你就是”。

如果孔黎鸢真的那样说,她宁愿回到上海的一切都只是一场梦。

矫情一点来说,她不喜欢自己和孔黎鸢之间染上任何直接的金钱关系。

这会给她一种,类似莫逆于心的同路人在半路就被杀死的感觉。无限好文,尽在海棠书屋

但幸好,孔黎鸢没有。

孔黎鸢只是在弥漫的烟雾和月光下望着她,然后轻轻按了按她的后脑勺,动作很轻,像一场隐晦的鼓励。

用那种常用的无足轻重的语气,对她说,“我知道你是一个艺术家,铮铮铁骨,不会受嗟来之食。”

这话说的怎么那么奇怪,像挖苦似的。付汀梨刚想反驳。

然后又看见孔黎鸢的手从她耳边掠过,轻轻刮她微微发皱的鼻尖,笑出了声。

等笑完了,又极为轻地补了几个字,“我相信没有我,你也会一帆风顺的。”

于是她知晓,这不是反讽,而是真心实意。只是她不太认同“没有我”这三个字。

可孔黎鸢说完之后,又像往常那样笑了一下,好像那三个字只是开玩笑。

付汀梨抿了抿唇,还是强调,“如果没有孔老师的话,可能我现在也没办法站到这里了。”

她这样说,而孔黎鸢只是轻轻地笑一下,又眺望着那片静谧的湖泊。

这个女人似乎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多好的人,也似乎从来不爱自己。

付汀梨却不认同这样的看法。

她想要反驳。可孔黎鸢却提前预知她想要反驳的心思,轻轻按住她的后脑勺,

“好了,等你哪天想通了,就来找我拿三千万吧。”

像是一场似有若无的玩笑,便把真挚化作飘渺。

再一次临近分别,其实那也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晚上,没有像在加州结束时那般轰轰烈烈。

她们只就这么站着,一高一低的位置,在足以将她们两个的脸庞都照得透亮的湖泊面前,平平静静地将这个夜晚度过。

某种程度上,付汀梨宁愿这次在北疆的分别,也具有那么戏剧化的冲突色彩。

可以是突如其来的落水,大雪,亦或者是将她们围在正中间的一群狼,撕破她们的血肉,将她们从伤口涌出的鲜血再次融在一起……

让她可以将这场仿若梦境般的相遇,记得再久一些。

但那天晚上,她们只是看了一整晚的“星星”。

付汀梨又觉得,好像这样的分别也不错。如果二零一七年,在加利福尼亚没有那场车祸,她们应该也会如此平静地交谈几句,然后平平淡淡地在时间长河中遗忘彼此。

她自欺欺人地想,忽略自己心中的那一句“真的会吗”。

再回来的那天,北疆的风被她带到上海,是李维丽来机场接她,在上海湿润温暖的风里抱住她,和她说,

无限好文,尽在海棠书屋

“好久不见,老同学。”

付汀梨回抱住这位一直帮衬着自己的老同学,在心里有些恍惚地想,这句话被李维丽说得好简单。

为什么有人还是像过往一般坦荡?但她却变了。

两个月没踏进过的屋子积了一层灰,几乎染黑两块新抹布和五桶干净透亮的水。

与这些灰尘同谋的,还有一些长在角落里的霉斑黄渍。

将整间屋子都清理完,付汀梨累得腰都直不起,于是气喘吁吁地躺在床上,在心里异常决绝地想——今年绝对要从这里搬出去,绝对不再每天爬好几趟六层楼梯,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。

可她这个渺小的心愿随着上海的风飘来飘去,一直到六月份还未实现。

她暂且只找到一份在培训学校的兼职,算是临时工,每隔一天坐地铁跨越大半个城市,去到市区上三个课时的课。

上海从寒冬变成了盛夏,地铁里的空调气息从暖热难闻变成了冰冷躁动,就算再加上一份在便利店的兼职,她挣的钱还无法支撑自己从这条潮湿闷热的小巷搬出去。

投出去的作品集和简历,也都没能支撑她重新走上“雕塑”这条路。

有一天晚上,她十点才下课,在城市偌大耀眼的夜景里冲进地铁站,刚好赶到地铁敞着门,她火急火燎地冲进去,结果包带卡在了地铁门缝里。

于是她用自己酸软的腿愣站着,地铁门到了下一站才开。

不到两分钟的时间里,地铁轨道仿佛变成了时间隧道。

狂风呼啸,临近站点灯牌闪烁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